周世钊和毛主席相交63年,闲聊时问毛主席:你跟江青是怎么认识的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3:30    点击次数:62

1950年9月,毛泽东主席特意邀请了几位老朋友到北京共度国庆,并在中南海准备了宴席,静候他们的到来。

因为大家到达的时间不同,毛主席就先和先到的老朋友见了面。吃饭时,他们自然而然地聊起了当年在湖南读书时的往事。

在轻松的谈话中,毛主席提到了他的老同学周世钊,话语中充满了深深的关怀。他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即将与这位老同学重逢的期待和迫切心情。

江青在旁边感到有些好奇,便向毛主席打听:“周世钊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?”

毛主席微笑着说道:“这个人特别实在,性格很淳朴。”

没过几天,毛主席日夜牵挂的老朋友总算到了北京。主席早就给他准备好了住宿的地方,还特意约他一起用餐。

周世钊和毛泽东已经分开二十多年了,这次久别重逢,两人都感到无比兴奋。周世钊迫不及待地请毛泽东谈谈这些年的所见所闻。

周世钊听完,回想起这几天江青也接待过自己,便直接向毛主席发问:“你和江青是怎么认识的?”

周世钊提出的这个问题比较私人化,可毛主席丝毫没有介意,依然兴致勃勃地跟他聊了下去。

周世钊与毛泽东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情谊,他为何能毫无顾忌地向主席提出私人情感方面的疑问?

1920年3月14日,毛主席从北京给长沙的周世钊写了一封信。那时,毛主席已经在北京住了四个多月了。

在写给周世钊的信中,毛泽东聊了聊自己的生活,还说了说接下来的打算。他亲切地称周世钊为“真心关心我、真正能帮到我的人”,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。

毫无疑问,周世钊是真心敬仰毛主席,并且确实能为毛主席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人。

周世钊比毛主席小四岁,他家离毛主席的老家韶山冲只有三十里路。虽然两人年龄相差几岁,但他们却很有缘分,在1913年同时考入了湖南四师和一师,还成了同桌。

毛主席学识渊博,见解独到,深受同学喜爱,周世钊同样才华横溢,文采出众,知识广博。

有才华的人总是自然而然走到一起,他们时常交流文学心得,彼此间建立了牢固的友情纽带。

1917年7月,第一师范组织了一场学生评比活动,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和品德表现。最终评选结果显示,毛泽东名列榜首,紧随其后的是周世钊。

特别要提到的是,毛主席在各个领域的得票都很高,唯独在文学这一项上输给了周世钊。具体来说,毛主席得了9票,而周世钊则获得了22票。

这虽然不能用来评判两人文学造诣的高低,却足以证明周世钊的文学素养相当深厚。正因如此,毛泽东主席多年来始终与他保持着诗友间的密切往来。

他们之间常常通过诗歌交流,毛泽东还特意为周世钊创作了五十多首诗作,遗憾的是这些作品未能流传至今。

周世钊虽然抱负不像别人那样宏大,但他一直坚定地站在毛主席身边,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毛主席组建的新民学会。

毛主席从学校出来后,和几个新民学会的朋友一起准备去法国读书,而周世钊选择留在长沙教书,后来在修业小学当上了老师。

周世钊原以为毛主席已经去了法国,两人恐怕再也见不到了,没想到没过多久,毛主席竟然回到了长沙。他其实并不觉得去法国学习是最好的出路,反而更想留在国内,寻找拯救国家的方法。

由于频繁往返奔波,毛主席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困难。周世钊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,不仅安排毛主席暂时住在自己家中,还推荐他到修业小学担任教师。这样一来,两人又一次在同一所学校共事。

后来,周世钊一心扑在教学上,还持续钻研文学创作。毛泽东则始终致力于革命事业,经常带领学生开展示威活动,组织罢课,公开批判军阀统治。

周世钊和毛主席的房间紧挨着,每到夜深人静,周世钊准备休息时,总能发现毛主席的屋里还亮着灯——他正在为《湘江评论》赶稿子。

周世钊虽然没有在《湘江评论》上发表文章,但他始终为毛主席提供了大量及时的协助和有益的意见。1919年,由于张敬尧派人查封了《湘江评论》,毛主席被迫离开,前往北京。

看到毛主席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四处奔波,周世钊觉得自己也不能安于现状,仅仅在小学教书。他萌生了去国外深造的念头。

周世钊马上写信向毛主席征求意见,毛主席回复说:读书不一定非得出国,咱们可以一起在长沙建设新生活,或者办一所自修大学。

这种想法确实有点异想天开,不过周世钊对这位老同学却有种说不出的信赖。

张敬尧被赶出长沙后,周世钊激动地写信请毛主席回来。毛主席回到长沙后,就和周世钊一起在一师附小当老师。

此时,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目标已非常清晰,他致力于推动共产主义理想,同时积极投身于创建党组织的工作中。

周世钊和毛主席是至交好友,但他对共产主义的立场却有些含糊,虽然表示认同,却始终没有投身其中。

两人的区别其实很明显。毛主席投身革命,一心为共产主义奋斗;周世钊则更像个爱国知识分子,他更愿意在大学里研究文学。

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,毛泽东作为湖南地区的党员代表,很快就联系了自己的好朋友,邀请他加入革命队伍,携手为共同的事业而努力。

让主席没想到的是,周世钊直截了当地回绝了。他不想错过上大学的宝贵机会,虽然他心里是支持主席的。看到周世钊态度坚决,毛主席也就没再多说什么。

从这一刻起,他们的人生轨迹开始分道扬镳,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形影不离、无话不谈了。

1927年,革命斗争进入关键时期,形势十分紧张。毛泽东在离开长沙前夕,特意约见了周世钊等几位知心朋友,一起商量今后的行动方案。他的妻子杨开慧还特意准备了不少糖果,热情招待了周世钊他们。

事情结束后,毛主席和周世钊不得不分开。谁也没想到,这一分别就是整整二十三年,他们才再次相见。

分开没多久,中共就受到蒋介石的残酷镇压,毛主席也只好转移到井冈山,在那里建立革命基地,和各地的革命者们一起,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斗争。

周世钊得知了毛泽东的一些近况,心里非常牵挂这位老友的安危。可是眼下时局动荡,他根本找不到毛泽东的下落,再也没法像过去那样随时提供帮助了。

周世钊心里明白,以他现在的能力,已经没办法为毛主席提供实际帮助了。他唯一能做的,就是在心底默默祝愿毛主席能够平安度过这次难关。

周世钊大学毕业后,继续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发光发热,他先后在女子中学、湖南第二中学和长沙师范等多所学校担任教师职务。

尽管身处动荡年代,周世钊的日子却过得相对平静。之后的几十年里,他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,以"培养优秀人才"为己任,最终在长沙教育界闯出了名堂,成为当地备受尊敬的教育家。

周世钊慢慢明白,当初为了拿到大学文凭,没有和好朋友一起参加革命,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。多年以后,每当想起这件事,他总忍不住感到惋惜和后悔。

尽管没有亲身参与革命,周世钊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向学生传递爱国情怀。他常常讲述毛主席青年时代的伟大事迹和远大抱负,鼓励学生以毛主席为楷模。通过这种方式,他成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胸怀理想的年轻人。

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在徐特立先生的推荐下,周世钊曾经加入过国民党。不过那时候正值国共两党合作时期,准确来讲,周世钊当时参加的是以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国民党。

周世钊接到任务,要求他撰写攻击共产党的文章,但他坚决拒绝了。他选择了辞职,从此彻底脱离了国民党的所有活动。

1930年红军攻入长沙时,周世钊反复考虑后决定不去找毛主席。他一是怕找不到人,二是怕自己突然出现会给革命工作添乱,造成不好的影响。

多年来,周世钊始终没有停止寻找老同学的下落,直到1937年,他终于了解到毛主席已经抵达延安。

激动的周世钊立刻提笔写信,要知道,那时候长沙一带到处都是国民党反动势力,他这么做可是冒着掉脑袋的危险。

后来周世钊多次给毛主席写信,但由于毛主席工作太忙,又赶上抗日战争,他很少有机会回信,而且很多信件也没能成功送到延安。

周世钊在文学方面造诣很深,尤其擅长写诗。他与毛主席分开的那段时间,创作了许多表达对朋友思念之情的作品。比如那句“九州明月系离肠”,字里行间饱含深情,充分展现了周世钊对主席的牵挂与怀念。

解放战争节节胜利,长沙解放近在眼前,周世钊心里明白,他很快就能和老朋友再次相聚了。

在长沙解放前,国民党成员熊梦飞当时担任一师校长,他匆忙辞职后匆忙逃离。于是,陈明仁安排周世钊接任校长一职。

周世钊出任一师校长,大家都觉得再合适不过了。

不过周世钊心里总觉得不太合适,主要原因是他当年没参与革命斗争,长沙解放后,他觉得自己资历不够,没信心接手第一师范校长的职位。

周世钊写信给毛主席,表达了自己的观点。出乎意料的是,毛主席在收到信的第二天就迅速回复了。在回信中,毛主席称赞道:你的精神依然旺盛,充满活力。

读了毛主席的回信,周世钊备受鼓舞。信中称赞他“老当益壮”,这无疑是对周世钊最好的认可。

在信中,毛主席特意提到希望周世钊能给他寄几首诗,这透露出毛主席依然记得这位久未谋面的老友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。

长沙刚解放,毛主席就给周世钊发了电报,内容是:希望你带着所有老师和学生,大家拧成一股绳,抓紧时间学习,积极投身到人民的革命工作中去。

周世钊过去的内疚感已经烟消云散,如今他迫切希望加入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,与师生们齐心协力,共同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。

1950年国庆节前,周世钊接到毛主席的邀请前往北京,这对分别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终于再次重逢。

毛主席见到周世钊穿得寒酸,就特意安排秘书给他一笔钱,让他在北京好好游玩。他还让江青亲自为周世钊量尺寸做衣服,还买了不少日常用品送给他。

周世钊见到毛主席如此亲切地招呼他,内心深受触动。尽管两人分别已久,但彼此依然珍视着往日的深厚情谊。

面对这种涉及个人隐私的提问,毛主席并没有表现出不悦,反而很细致地向周世钊描述了自己与江青从相识到相知的整个过程。

在延安时期,贺子珍前往苏联生活。为了让贺子珍不再受思念之苦,毛主席决定与她结束婚姻关系。从那以后,主席的日常生活变得简单朴素,少了往日的热闹。

1939年,毛主席在党校发表讲话时,台下有位女学员叫蓝萍,她后来改名为江青。她原本在上海从事演艺事业,但选择离开,来到延安开始新的生活。

后来江青经常向毛主席请教问题,两人逐渐产生感情,最终在1939年结为夫妻。

一开始,党内有些同志对这门亲事持保留意见,毕竟毛主席是党的核心,他的婚姻问题非同小可。经过组织上深入调研并制定相关规范后,这件事才最终得以圆满解决。

毛主席和江青的相遇细节一直很少对外公开,不过毛主席却毫无保留地向周世钊透露了这些事,这充分体现了主席对老朋友的坦诚和信赖。

周世钊后来了解到,毛主席有个特别的作息规律:晚上通宵达旦地处理公务,白天则用来补觉。这种日夜颠倒的生活方式,显然是长期繁重工作压力造成的。

周世钊提醒说:“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很大,最好尽快调整作息习惯。”

后来,毛主席确实下定决心要改掉晚睡的习惯,还特意给周世钊写了封信:“我正在努力调整晚睡的问题,就像你说的,只要把它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来对待,就有机会改过来。”

从那时起,周世钊与毛主席的交往日益频繁,光是1951年,两人就碰面了十一次。抗美援朝结束后,周世钊再次拜访毛主席,谈起了为国捐躯的毛岸英烈士。

周世钊觉得,要是毛岸英没去前线,就不会出事。毛主席回应道:“我支持抗美援朝,如果连自己儿子都不派去,我这个领导还怎么当?”

毛岸英的去世,毛主席平时很少跟别人提起,但他却愿意跟周世钊敞开心扉聊这件事。通过这次交谈,周世钊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毛主席的崇高品格。

当年分别时,周世钊并未走上革命之路。新中国成立后,在毛主席的激励下,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理应为国家出力,投身到建设事业中去。

1950年10月7日,毛主席来到周世钊在北京临时居住的地方,还特意把王季范也叫了过来,一起讨论民盟的相关事宜。

毛主席跟周世钊讲:“咱们国家才解放没多长时间,新中国也刚成立不久,革命工作还得继续干下去。你们这些文化人,我觉得加入民盟挺合适的。”

周世钊明白,毛主席对他充满信任,认为他能在民盟中发挥重要作用。于是,周世钊二话不说就接受了邀请,第二年成功加入民盟,并担任了湖南省委员和中央委员的职务。

那时候,周世钊工作热情高涨,内心也萌生了加入共产党的念头。但毛泽东听说后,却觉得他暂时不适合入党。

毛主席分析后,指出了两个关键因素:

周世钊作为非党员投身国家建设,效果会更突出。想想看,一个普通公民像党员一样为国家出力,这样的影响力自然更加显著。

另外,保持非党员身份有助于更好地在民盟中履行职责。一旦加入共产党,周世钊在民盟的工作就会受到限制,这与民主原则相违背。

听完毛主席逐一讲解,周世钊豁然开朗,不由得赞叹主席考虑问题真是细致入微。

后来,周世钊一直在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。1958年7月,他当选为湖南省副省长。面对这次晋升,周世钊心里有些忐忑,担心自己能力不足,便写信向主席表达了这些想法。

毛主席很快回信说:“有德才的人担任领导,有能力的人担当重任,我觉得你两者都行。”

周世钊能力出众,完全胜任副省长职位,这样的肯定让他信心倍增。

周世钊上任后,经常深入湖南各地进行调研。那时国家发展刚刚起步,有些干部为了追求政绩,会上报虚假数据。但周世钊始终坚守原则,坚决抵制这种不良风气,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。

用"踏实肯干"来形容周世钊的工作态度再合适不过了。正是因为这种务实作风,他不仅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,也赢得了党中央的多次表扬。

他与毛泽东主席的友情一直非常深厚。几十年来,他们始终保持着写诗交流的传统,诗词成了这对老朋友之间最直接、最纯真的纽带。

1975年,周世钊因病住进医院,毛主席得知后专门派人前去探望。到了1976年,周世钊又一次住院,毛主席立即安排两名医生赶往湖南救治。遗憾的是,4月20日那天,周世钊因病去世。

那年的九月九日,毛主席也在北京逝世。两位有着六十三年深厚友谊的老朋友,竟然在短短一年内相继离世。曾经选择不同人生道路的他们,最终都走向了同样的终点。

最后总结一下:

周世钊和毛主席的友谊持续了整整六十三年,两人关系非常密切。周世钊为人坦诚,说话做事都很直接,在工作中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。毛主席非常了解他的性格特点,所以安排他加入民盟,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。

周世钊是毛泽东主席的亲密朋友,也是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。他与毛主席的深厚情谊历久弥新,这种珍贵的友谊将永远被后人传颂和怀念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